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荷包要縮水了,民國100年確定加稅

大家荷包即將要縮水了,財政部最快後年,民國100年要開徵能源稅,調漲房屋稅和地價稅,調漲營業稅,汽油每公升要加課11.3元的能源稅。買東西、吃東西、開車加油,這些要掏錢的動作每天都會上演。

景氣不好,民眾每一塊都要斤斤計較,但財政部卻還正有加稅意思。

財政部長給保證,一定會等到景氣好,一定要大眾都接受,不過根據了解,最快在民國100年開徵能源稅,汽油首年每公升課11.13元,這有很大爭議。

另外地價稅、房屋稅也都在調漲名單中,只是目前漲幅還沒確定

而確定的則是將在民國102年調漲的營業稅,從5%→6%增加1個百分點,以消費1000元為例,民眾要負擔的稅金就從50元變成60元,多了10塊錢。調漲萬萬稅,雖然增加國庫財源解決財政問題,但實際上卻是苦了民眾荷包。

你的錢還躺在銀行領0.1%利息嗎???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自用宅優惠稅率9月22日前儘速申請

本年度(98年)地價稅將於11月1日開徵,繳稅前有一件重要節稅訊息要提醒您,如果您的自用住宅還沒有適用優惠稅率課徵,要把握期限在9月22日前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會省下4倍的稅款;如果過期申請,明年起才可以適用。

台北市稅捐處表示,地價稅的基本稅率為千分之10,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則必須按累進稅率計課地價稅,最高稅率為千分之55。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為千分之2,與一般用地相差4倍以上,而自用住宅用地的必備條件為以下5項,缺一不可:
(一)土地所有權人或配偶、直系親屬在該地設立戶籍。
(二)地上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用之情形。
(三)地上房屋為土地所有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所有。
(四)土地所有權人與配偶及未成年親屬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以一處為限。
(五)都市土地面積以不超過300平方公尺(約90.75坪)為限,非都市土地面積以不超過700平方公尺(約211.75坪)為限。

該處進一步表示,稅法雖然規定土地所有權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只能一處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但是如果同時擁有兩處以上的自用住宅,土地面積合計未超過上述標準,則可以一處由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設立戶籍,第二處以上如果有成年的子女、祖父母、父母、岳父母等直系親屬其中一人辦妥戶籍登記,那就可以同時有二處以上的自用住宅適用優惠稅率。


該處特別製作海報提醒民眾,最後申請地價稅享受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的期限是9月22日,如果您的土地供作自用住宅使用,請記得一定要在今年9月22日前向稅捐處提出申請,如在9月23日以後申請,就要等到明年才可享受優惠。 (相關資訊)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何謂孤兒保單

俗稱的「孤兒保單」,指的是保戶透過壽險公司的業務員購買保單,結果該業務員後來因離職、轉行、跳槽其他保險公司或發生重大變故等,無法在原壽險公司服務。

當保戶發生理賠事件,或想進行保單各項權益的變更,找不到原先的業務員進行後續服務,讓保戶感到保單無人理睬,形同孤兒一般,業界稱之為「孤兒保單」。

最近部分外商壽險公司經營權易手,導致很多業務員或保戶大混亂,除了可能因業務員考慮換到其他保險公司或保經保代服務而衍生出孤兒保單,也有保戶主動考慮要不要解約保單。

保險業者指出,遇到類似情況,民眾千萬不要衝動,因為雖然保戶解約保單有機會領回解約金,但扣掉保險公司營運及保險成本等費用後,解約金遠少於歷年累積繳交的保費,不見得划算。

再者,民眾解約後還是得重新投保,這時會面臨年齡增長、保費變貴的問題,如果個人的健康不佳,還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

此外,新保單從簽約到保單生效有30天至90天不等的等待期,萬一在等待期間發生保險事故,屬於保險公司免責期,將得不到理賠。

保險公司建議,若保險業務員離職,保戶可以主動打電話給保險公司。通常保險公司為維持服務品質,會將孤兒保單分配給其他保險業務員接續服務。


投保前可觀察保險公司的市占率及獲利狀況,若是過去營運獲利都相當穩定,比較不會因經營權易主而產生孤兒保單的問題。

預售屋必須公佈公設價格 遏止坪數灌水

現在的預售屋公設比高達3、4成,為了讓消費者在買屋時,清楚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錢買公設,消保會完成預售屋契約修正草案,未來建商必須依法將主建物、附屬建物和公設的真實售價全部列出來,建商擔心公設價錢見光死,影響買氣,想出適應之計,總價不變的情況下,把公設單坪價格拉低,轉嫁到主建物的每坪售價上,換句話說,房子的每坪價格會比現在還要高。

售屋人員:「開窗戶可以看到上頭的雨遮。」(這是銷售人員的售屋介紹說詞)

但是你知道光是這2個雨遮就要花你多少錢嗎?銷售人員答不出來,行政院消保會要建商得用白紙黑字寫清楚,要求現行預售屋契約書必須修正,除了現行的主建物附屬建物和公設面積比,未來還要把售價一一詳列。

以台北縣永和這間預售屋來看,總價1850萬,45坪每坪要價41萬,每天行動主建物28坪要花1148萬,不一定用不上的的附屬建物,陽台和雨遮加起來5坪竟然要205萬來買,公設12坪近500萬。

一看到自己要花5百萬買公設,看屋民眾心都涼了。看屋民眾:「那要考慮考慮了,(價格公佈)我們可以核算一下我們的預算,到底這樣買起來,是不是划算?」

公設和附屬建物的價格通通見光死,交易習慣改變,建商也有因應之計。建商行銷人員說:「現在附屬建物和公設已經價值變少了,價格變少的部分,就會挪移到主建物這邊,變成由主建物翻攤(總價),(公設)降低的價錢。」

換句話說,建商要賣多少,總價不會變,擔心客戶嫌公設太貴了,只好拉高主建物的單坪售價。要如何保護消費者,消保官再出招,要求主建物的誤差值如果達到3%,買方就可以解約,希望能夠遏止建商坪數灌水的惡習。

本文轉載自TVBS新聞:2009/09/17 13:38 楊茜雯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中國保險市場 黃金十年已來臨

台灣保險好手 吹起西進號角

雖然政府不肯開放金融業赴大陸,卻擋不住台灣保險人才西進的腳步,因為中國保險市場的「黃金十年」,已經來臨了。

金融業的西進風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些日子,再度傳出(中國?)某金融集團擴編300名外聘人員,向台灣、香港挖角,對象除了銀行保險業,還擴大到投信投顧業。
  
  面對優秀金融人才流失,所造成的「高階人才荒」,企業應如何留才,已成為一大課題。以保險業來說,這幾年就有許多專業經理人離鄉背井進軍中國,雖然其中不乏適應不良,鎩羽而歸的例子,但也有不少人融入當地文化,靠著在台灣學習累積的專業知識,成功在大陸站穩腳步。

勇敢出走 布局未來
  
  20多年前正巧台灣保險市場對外開放,外資紛紛來台卡位,吸引了一群優秀人才從香港或國外來台,日後他們都成為台灣保險業界的重量級人物。現在大陸保險業市場,正如同當年的台灣。台灣保險市場已相當成熟,教育訓練制度也臻於健全,成長空間不大。反觀大陸市場如同處女地,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
  
  中國幅員遼闊,光是各分公司教育訓練制度的統整,就是一大挑戰。大陸有30幾個省分,每個省分的文化和語言都不同,光想到這點,就覺得很有挑戰性!」,這對做教育訓練的人來說,是很大的成就感。」
  
迎接中國保險業「黃金十年」
  
  針對國內畢業生調查發現,有26%願意被派駐中國大陸。這和台灣就業景氣低迷,以及台籍行銷管理人才在大陸受到重用有關。
  
  以保險業來說,2001年中國平安保險推出「龍騰計畫」後,大陸金融保險業掀起向台灣挖角的高潮。從2000年至2005年,有超過10名台灣人出任中國保險公司的總經理。
  
  中國保險市場的潛力從2005年至2015年將是大陸保險的「黃金十年」。台灣25歲到35歲這一代保險專業人才,正處於職涯關鍵時刻,若能參與中國「黃金十年」這波浪潮,前景不可限量。
  
  目前中國保險市場,仍需依靠外來人才。並非當地企業不願意「人才在地化」,而是希望藉助外力,少走一點彎路。若能複製「台灣經驗」,讓大陸保險市場快速起飛,這對台灣與大陸都是「雙贏」。

台灣人才尚具優勢
  
  或許有人認為,大陸培養本土人才的速度在加快,全國9.36億的適齡勞動力,應該足以應付人才的需求。
  
  不過,全球人壽人力資源部指出,雖然大陸適齡勞動力總數很高,但具備跨國文化適用性(包括語言與文化適應性),且有願意、也有能力處理工作地點遷移的人數,僅占整體勞動力的0.2%,因此外來人才有大顯身手的機會。
  
  究竟大陸還需要多少保險人才?台灣才2,300萬人,大陸光是江蘇省就有7,500萬人,市場是台灣的3倍大,更遑論需要的保險人才了。
  
  但有意西進的保險人才,必須評估自己的能力。畢竟大陸已有能力培養本土的基層保險人員,「台灣年輕人一定要擁有大陸所沒有的專業或特質,才有競爭優勢。」
  
  儘管大陸保險市場起步比台灣慢了20年,但以中國海康人壽來說,也已培養出具有10年資歷的本土省級副總。這種在地人才培養政策,是否會搶走台灣人才的飯碗?
  
  台灣保險業的國際化腳步較快,管理與品質觀念也較為進步。以專業來論,目前台灣保險人才尚具優勢。

專業度台灣勝 態度面大陸優
  
  雖然台籍保險幹部的專業度,仍勝過大陸許多,但專業知識是可以複製的,甚至可以快速學習的。唯有工作態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速成,也是台灣年輕世代的「罩門」所在。
  
  「積極度非常高!」這是台籍高階主管對大陸年輕世代最鮮明的印象。台灣年輕世代的創意表現比大陸好。不過,大陸年輕世代對工作的投入及學習精神,是台灣不能及的。大陸年輕人不僅肯用更低工資受聘,也肯花更長時間工作,台灣人必須認清「競爭對手是這樣子的。」
  
  大陸年輕世代的好勝心和求知慾。在某個教育訓練場合上,教師向學員介紹一本保險參考用書,課後有學員向她詢問,獲知大陸沒有出版,於是請求借閱。但因隔天她就要回台灣,無法久借,這位學員竟然漏夜「抄書」,讓她嚇了一大跳。
      
  大陸本地人在銷售保險商品上,不可諱言有其「在地優勢」。畢竟拉保險要有人脈,而各地方言差異也影響溝通效果,這對於台灣人比較不利。台灣人的優勢在於服務與品質概念,較為進步。雖然第一線的保險業務工作,台灣人不具優勢,但在核保、服務或精算領域,台灣人仍有機會勝出。

要有開拓內陸市場的膽識
  
  對保險人才來說,中國確實是個「前途」與「錢途」皆看好的新興市場。不過,能在異地成功立業者畢竟是少數,其關鍵往往不在於專業,而在於態度。
  
  年輕世代到大陸發展,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讓自己融入當地文化,不僅是「理解」,還要能夠「認同」。另外,也要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利基在那裡?
  
  有意到大陸發展,就得有「雲遊四海」的準備。大陸沿海地區早在4、5年前就已開發,未來想要西進的,要有到內陸省分開疆闢土的決心與勇氣。
  
  大陸年輕世代的「拚鬥精神」很強,面對這樣的對手,一定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
  
  壽險業早期在台灣不太受到尊重,但隨著專業要求提高,保險從業人員的價值也獲得肯定。大陸保險產業起步較晚,一般人對保險業的觀感仍不是很好,若有意到大陸發展,要有心理準備。
  
但是既然來大陸工作,就必須尊重當地市場與文化。最忌諱的是,自以為瞭解大陸文化與生活習慣,實際卻只是一知半解,或者骨子裡起了「分別心」,以高一等的姿態看待當地。要做當地生意,就得培養「在地化」的態度,懂得接受、欣賞人家的優點。老是帶著挑剔的心態,是不可能融入當地社會的。
撰文 / 陳 鈺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