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退休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退休規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5年級生40%沒錢存退休金

最新一份關於台灣民眾退休計劃的調查出爐!結果發現,離退休年齡不遠的五年級生有66%需延後退休,且有4成的五年級生因金融海嘯重創而中斷儲蓄退休金!

由Money錢雜誌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及104人力銀行在金融海嘯後,針對上班族的退休大調查。由於五年級生(目前39歲以上)離退休年齡不遠,此次問券中的435位五年級生中,有66%認為要延後退休,且金融海嘯後有41.10%的五年級生已經中斷退休儲蓄計劃,且目前尚未回復儲存退休金。

就一般的上班族而言,有42.5%的上班族受金融海嘯影響而中斷了原有的退休儲蓄計畫,而近期已經有15.5%的上班族表示已經回復儲蓄。

再據調查,39歲以上族群因金融海嘯中斷退休計畫者高達57%,其中只有15.9%目前回復退休儲蓄。而有子女的家庭中斷退休計畫也高達52%,回復僅16.5%。

五年級以上族群距離退休時間比六年級生近,但受金融海嘯的衝擊也最大,如何儘快回復儲蓄應是當務之急。此外,34%上班族對退休後生活費預估多在2到3萬元以下,此還低於主計處2006年的「家庭收支調查」,平均65歲以上退休族的每月平均消費支出為3萬3198元,顯見民眾對退休生活支出過於低估。

在預期的退休年齡上也有延後的趨勢,原本上班族平均所期待的退休年齡為56~60歲,經過金融風暴後,上班族決定把平均退休年齡延遲到61~65歲。

進一步了解,有將近七成的上班族期盼60歲以前可以退休,近兩成上班族期待50歲前退休。值得注意的是,若問上班族拋開期待不說,現實生活中自己決定幾歲退休?結果僅有不到四成的上班族決定在60歲前退休,而決定在50歲前退休者僅不到一成(5%),其中甚至有近兩成(17.8%)的上班族表示,「活多久、就做多久!」

此次問券調查時間為2009年7月6日至2009年7月7日;調查對象為104人力銀行線上求職會員,有效問卷達3208份。

本文出處 2009/9/1 中時電子報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重視退休五大風險

面對退休理財規劃時,有五大風險必須重視:第一是長壽風險,因為平均餘命不斷延長,每個人都有很大機會活超過平均餘命;第二為通膨風險,估算退休金必須考量通膨,而通膨這因素現正發酵中;第三資產分配錯誤的風險,如果資產過度集中在同一種工具,資產縮水的風險將大幅提昇;第四為過度提領風險,退休之後,往往初期提領退休金的比例過高,之後因為投資報酬率下降,而讓退休後生活水準逐漸降低;第五為健康醫療支出風險,健康因素會影響個人的財務規劃。

退休方案-- 瞭解自己的投資屬性,量身訂做基金投資商品,正確資產配置,定期定額鎖定時間複利效果 。

在瞭解退休理財規劃的風險後,投資人宜及早進行退休理財規劃,拉高退休準備,作為因應診斷自己投資風險屬性。它以年齡、參與投資的時間等變數,瞭解個人的財力,衡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擬定投資目標。適合從事退休理財的工具有很多,包括:單一產品、基金組合以及目標基金。其中目標基金是一種隨時間動態微調資產配置的基金;此外,可為投資人量身訂做適合的基金組合,來協助投資人進行退休理財,也可以利用定期定額發揮風險分散、以及時間複利的效果,讓投資人擁有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退休生活。

日前公布台灣退休準備指數為42.8%,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所建議民眾因應退休生活應達到退休前70%的所得替代率作為目標退休準備來對照,台灣民眾對於退休準備不僅低於目標替代率,同時富達調查更進一步發現,只有27%的民眾所得替代率超過70%,而50%的民眾所得替代率則在42.8 %以下,由此看出台灣人的退休準備明顯不足。

除了台灣之外,已經在亞洲以及歐美等其他六個國家與地區,公布了退休指數,包括美國(58%)、加拿大(57% )、英國(50%)、德國(56%)、日本(47%)、香港( 43%),而亞洲地區的退休準備明顯較歐美地區不足。這些歐美先進國家實施退休金制度多年,民眾在退休前都還得自行準備一筆退休金,以確保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品質與金錢自由,更何況退休準備較低的台灣,更應該積極提早規劃。

針對退休儲蓄準備以及理財工具方面,調查發現,受到收入漸趨穩定以及對未來不確定等因素,民眾平均從32歲起開始存退休金,平均每月定存NT$7,630元,投資其他理財商品約NT$7,964元,目前為退休所準備的儲蓄金額約有新台幣145萬。有52%的受訪民眾表示考慮投資基金來作為退休理財商品,但實際上卻只有32%的民眾選擇了基金作為退休理財工具。調查還指出,民眾一般希望在57歲時退休,但會因為個人健康因素、退休金存夠了以及裁員等工作不穩定的因素,而影響退休年齡。

以78歲的平均餘命來看退休後還有約20年的生活來看,除了靠退休前的儲蓄之外,有45%的民眾表示要靠兼差作為退休後的收入來源。問及是否準備好了退休只有16%的民眾回答準備好了。這群南部民眾也普遍對退休生活感到擔憂,有高達85%的人回答沒有準備好。

南部居民屬於「愛拼才會贏」型,月薪、流動資產退休準備都偏低這群人平均月薪四萬塊,都往往寄望於政府的措施如.老人津貼.國民年金.勞保年金…等,但若能加上自己的部分準備,即使每月存2000元長期投入,則必可規劃個人良好的退休生活,自給自足!

轉載自麗華人脈服務網~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全球股災 掛保證保單當道

全球股是頻頻破底,從股票、基金到投資型保單、連動債,接連暴跌,無一倖免。這也讓一些「掛保證」的保本商品紛紛變搶手!

以投資型保單來說,目前國內就有五張「保證最低給付」的投資型保單,包括四張變額年金、一張變額壽險。

保險公司紛拍胸脯保證,不管市場怎麼漲漲跌跌,投資人到了要退休時,絕對不會血本無歸。 這些有保證給付機制的保單,投資標的未必都是連結「保本連動債」,而是包括基金、ETF或是保險公司的投資套餐組合。

到底是保證給付什麼內容呢?大致可分為三種,包括「保證最低身故給付」、「保證最低年金金額」,以及「保證最低提領總額」。國內最先推出這種「保證給付」機制的就是國泰人壽「飛翔人生變額年金(甲型)」。

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領到保證給付還是得付出些代價。
第一,得多付些保費,這些費用不一定有特別的名目,有的甚至是內含在保費(契約附加)費用、保單行政管理費用、解約費用等。

第二,要投資到一定期間才划算。比如說變額年金的保戶最少要繳費十年以上,才能開始領取年金而不必被扣解約費用,一般來說,第一年的解約手續費為四%到六%。綁約最短的算是南山人壽的保單,但也是要保戶在投保第六年後才能免扣。中泰人壽的保單雖然第一年解約不必扣解約費,但契約附加費用三.六%,僅次於國泰的五%。

第三,投資標的選擇性比較少。特別是只允許保戶選擇幾種投資組合(例如積極、穩健、保守組合)的經理及保管費,通常都不會太低。以宏利為例,不同組合的經理費(內扣)高達一.七○%到二.二五%,長期投資下來對投資人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第四,這些保單的「保證最低提領總額」都是以外幣計價。也就是說,保戶將金額換成台幣之後,變會有匯兌上的風險。其次,保證最低提領總額都有條件限制,例如宏利及南山人壽規定「保戶在年金累積期間內不得提領,才能享有保證最低提領總額」,中泰人壽則是只保證「所繳保費扣除附加費用後的金額」。

投資變額年金時,可注意比較三個保證給付內容,包括還在繳費時的本金保證、開始提領時的年金保證、身故時的最低給付保證,這才能確保退休時能夠安穩無虞。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別再指望父母遺產

今天在中國時報A2版有一則新聞,內容是說美國人做了一項分析,其結論是忠告年輕人別再指望父母的遺產,因為越來越多的老人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過個悠哉又快樂的退休族。

文中提到有八項趨勢導致這樣的狀態在未來會持續增加,因此做子女的不要在指望老爸老媽會把她們辛苦一輩子的遺產給你們囉,還是開始自己預備吧!!

八項趨勢:
1、平均壽命大幅的延長
沒錯現在的國民平均餘命男性是73.7歲,女性則是79.8歲,不過隨著生物科技的發達,你覺得能夠活到85歲應該不難吧。要活那麼久當然要多留點老本啦。

2、社會安全制度及醫療保險計畫生變
意思是說未來健保保費一定會上升,自付額也會不斷上升,然而給付項目卻不斷減少;另外社會福利中的老年給付正考慮延後請領年齡。

3、擁有退休金養老的人口銳減
美國調查發現大部分非政府僱員獲得的退休金帳戶已實質縮水,且年金給付因財政問題也呈現出極大的問題,因此退休的人勢必另外想辦法籌措財源,若投資不當落的老本無歸的話,養自己都難,哪還有錢留給後代。

4、退休者的健保支出不敷使用
健保給付項目縮水,加上自費部份的支出,若是沒有醫療保險的話,代表自己要準備更多錢來應付醫療支出。

5、親子關係疏離
養兒無法防老,現代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所以有大部份人拒絕再生前將財富轉移給小孩,寧可將錢留在身邊直到人生結束。

6、房子變成可以善用的理財工具
逐漸有些退休族把房子抵押給銀行,拿錢過舒服的退休生活、去旅行,然後房子續住到人生結束,到時房屋所有權歸給銀行,這樣的話便不必在退休前準備一大筆錢,也能安度晚年,但是也代表子女連房子也繼承不到了。

7、投保高額壽險的年老人將保單賣給他人
投保高額壽險的退休老人,將保單賣給賭他快死的投資人,這樣就可以先拿到一大筆錢安度晚年,而不是讓不肖子孫或其他受一人坐領保險金。

8、嬰兒潮世代逐漸進入退休生活
這一批嬰兒潮世代人,在退休後除了負擔自己的生活開銷,或許還負擔子女的學生貸款,也或許還幫忙支付子女的房屋貸款,如此一來到了最後,可能所剩不多了。

雖然上述的狀況發生在美國,也或許有某些趨勢與台灣的傳統觀念背道而馳,但並不表示不會發生,未來肯定會有更多退休老人寧可花光所有可用資產,過個悠閒的晚年也不願意將錢留給後代。總之,及早開始準備自己的晚年所需,勝過到老時還在煩惱生活的老人。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人的一生

你是幾年級生呢,無論如何你都會經歷人生中關鍵大事,求學、就業、結婚、生子、退休……等等,你或許有著非常精采人生歷程;當我們走過大半人生時我們無可避免的進入退休養老的生活。退休的生活也可以過的五花八門,但是我們何時認真的思考退休的升活該如何過呢?生活費從何而來?政府或兒女養的起我們嗎,有些朋友甚至沒兒女呢;問問自己一下準備好未來一定發生的退休生活了嗎。如果還不沒想或不知道該如何想的,我在下面列出了一些問題讓大家認真的思考一下吧。

★ 人不一定會生病,也不一定會有意外,但是人一定會老。
★ 所以年老跟自己有絕對的關係,你認同嗎。
★ 你現在是幾歲呢,預計幾歲時退休,所以你還要辛苦工作多少年呢。
★ 你能夠告訴自己什麼是退休呢。
★ 我用八個字來形容退休,叫做「收入中斷,支出不斷」,你認同此說法嗎。
★ 現在先進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你知道能活到80歲應該很正常吧?
★ 假設能活到80歲,從你退休到80歲有幾年要過呢?
★ 你每個月的生活費是多少,退休時也要一樣是吧。
★ 假設每個月生活費5萬元,一年就需要60萬元囉!!
★ 若60歲退休,退休生活20年,60萬X20年=1200萬元;你準備好了嗎?
★ 你若沒有準備好該怎麼退休呢?
★ 假設你可以活到100歲,那表示你必需準備好2400萬元。
★ 你認為政府的老人年金夠你退休生活之用嗎?
★ 看到這裡你覺得你該如何預備好你的退休生活了嗎。

看過上面的提問後,你有沒有認真的思考一下這個嚴肅的問題,準備好你的退休時的生活費了嗎,或是說你開始準備了沒有?你若要有高品質的退休生活必須在退休前就存好1200萬,保險一點最好要有2000萬,因為一不小心你可能會活超過90歲。

我也想過政府獲許會支付你夠用的退休金,但是我並不表樂觀;同時我也不希望帶給子女過多的壓力,因為她們也要過生活啊不是嗎;所以,無論你現在的年齡是多少,開始準備你的退休金吧!!

我們提供免費的退休規劃諮詢,你可以先寫信給我囉。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退休五力 你具備了嗎

完美的樂活退休藍圖,要財富、也要健康,還要能保全自己的退休後資金,業者提出樂活退休五力,可以提供準退休族來檢視自己的準備進度。

波特五力是分析產業競爭態勢的著名理論,從現有對手的競爭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阻力 (進入此產業的門檻高低)、替代品的威脅力量,這五項因素都可能對企業競爭的優劣勢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財富力、穩定力、醫療力、收入力、保全力

在規劃自己的樂活退休上,也可以從五力分析自己未來的退休籌備是否足夠,樂活退休五力是指財富力、穩定力、醫療力、收入力以及保全力。

「財富力」是指退休後的生活花費準備程度,退休後若希望仍享有舒適、一定品質的樂活退休生活,只靠目前努力賺取財富外,也需要長期且固定的理財計劃,才能維護退休後財富成長的「穩定力」。

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因此退休後的「醫療力」,若沒有足夠的人身保障,不但容易帶給家庭負擔,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也會大大的降低,除了平日運動、注意養生之外,也可以透過投保意外、殘廢、終身醫療等提高健康保障。

除了退休金、儲蓄外,還需多開拓退休後的收入來源,如投資等,「收入力」就是檢視財務規劃是否長期且固定,以及退休後是否仍有持續收入來源。

有了足夠又持續的退休資金來源,還要透過適當的理財工具保全自己的財富,信託、投資型保單等都具有「保全力」,可以保全財富或是透用保險補足保障不夠的缺口。

要規劃樂活退休,事前規劃就應該要能同時備足財富力、穩定力、收入力、醫療力及保全力,光靠儲蓄、子女奉養或單一的理財工具,無法擴增退休後的收入來源、甚至可能不足以負擔退休後生活花費。

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60歲退休,妳的退休金起碼要1600萬

有沒有被這個主題嚇到,初次看到這個在聯合報的新聞時我也覺得有點誇張,不過靜下心來仔細核算一下的確不騙妳喔。真要這麼多錢耶!!

不婚女性越來越多,如何準備退休金是一大課題。假設妳現在40歲,預計60歲要退休,且希望每個月有5萬元生活費。若加計通貨膨脹率2%來算,至少要準備1,600萬元才能退休。相信大部分不婚女性,都還沒完成這個天文數字。

40歲的不婚族女性,從工作到現在應該已經要存到500萬元了,但每次問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還沒存到。沒達到也沒關係,切記從今天開始準備。是否結婚可能會隨著年紀增長才做選擇,但是否投資或儲蓄,卻可以趁年齡較輕趕快開始。以一個大學畢業生一出社會就開始存錢,薪水會隨著年齡及經驗增加,儲蓄的比重也應該逐年增加。

舉例說,第一階段從23歲開始,薪水大約3萬來算,每月可先存下1萬元;第二階段,從30歲開始,每月薪水4到5萬,每月就可存下2萬元,再透過一些定期定額基金的投資,若以複利率10%來計算,40歲之前存到500萬元,其實機率滿高的。

我的一個六年級的同事,在11年前就開始做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並儲蓄,她剛出社會就做投資,很多人或許認為,每個月僅存個幾千元,距離「千萬元退休金」目標太遠、很難達到,但只要開始,到退休前也會有個幾百萬元的存款,「遠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定期定額的戶頭最好用自己的薪水轉帳戶,這樣每個月薪水轉入就可直接扣掉投資金額、存入定期定額基金帳戶中,等於馬上強迫存款,避免花掉。若要嚴格控管自己的支出,也可以再開個零用金帳戶,把自己每月計畫的生活費轉到這個帳戶中,也能達到控制每月支出的效果,因為每個月就只有帳戶上的錢可用,花完就沒有了。

投資理財,要越早準備越好,還沒做要趕快開始,只要開始做,儘管年紀比較大,但只是每月要提高儲蓄或定期定額投資金額,花費變得比較緊,比完全沒有做好。

過去的投資,大都只侷限在定存、跟會,其他剩餘資金就拿來當作旅遊基金或購買最夯的3C商品,滿足自我需求。但現在定存利率低、跟會風險高,且低利率的定存比重應該降低,轉移成「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或「單筆基金投資」,以增加財務收入。只要是定期定額投資,長期下來很難賠錢,但選擇投資標的要儘量廣泛,才可以分散投資風險,例如全球股票型基金,如果資金夠多,才去考慮單一市場。

不婚熟女,最好要先累積一筆七位數、至少百萬元的資金,再用這筆基金打底,來做一些固定風險的儲蓄或投資,在退休前儲蓄到足夠的退休金沒有想像中難,畢竟下半輩子要自己照顧自己,趁年輕時,還是趕快努力一下。

趁年輕一心多用 輕鬆存退休金

退休理財從年輕時候「一心多用」,逐步投資,比起年輕集中火力育兒、45歲以後再集中火力籌退休金的「前後順序法」來得省力,一樣總投入的金額,績效可能相差近半。

大部分的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會設立不同的理財目標,例如說,單身的時候只準備自己花用,車貸通常是第一個理財目標;建立家庭時,理財目標就轉向房貸以及子女教育金,等到子女長大之後,才會想到自己的退休計劃。

我們發現,退休常常是一般人心目中最後的理財目標,但是等到子女長大,才發現自己退休金似乎不太足夠,需要調整投資金額時常常來不及了。一來籌措的時間已減短,二來,距離退休愈近,投資理財風險承受度低,相對在選擇理財工具時預期報酬率也會更低,往往難達成退休金目標。

因此建議在建立家庭的同時,除了房貸以及子女教育金之外,就應該開始酌量準備退休金,也就是在人生各個階段理財時,寧可延長房貸的還款時間,也應該「一心多用」,一方面籌措房貸與子女教育金,一方面提早投資退休金。

這種「一心多用法」的投資績效,往往優於「前後順序法」,舉例,若投資在年化報酬率8%的理財工具上,35歲至44歲每月投資10,000元,等到45歲到54歲每個月再投資20,000元,屆時累計金額為935.2萬元。

但是若等到45歲至54歲再一口氣每個月投資30,000元,雖然總投入金額相同都是360萬元,但最後累計出來的金額卻僅543.8萬元,差了快一半。

一心多用法是透過延長每個目標的準備時間,透過時間複利效果會使「一心多用法」投資績效優於「前後順序法」。採用定期定額方式準備投資,「一心多用法」延長投資期間,能分散投資時點的風險,減少短期市場波動對退休準備帶來的衝擊。雖然在建立家庭時,往往是經濟壓力最大的時期,可以減少投資金額,但別忘了準備退休金,等到45歲以後隨著貸款壓力減輕,家庭可投資資金逐漸增加,再提高退休理財的金額,例如由原先的每個月1萬元投資,提高到2萬元。

簡單來說就是及早開始準備退休規劃,我們後續會用一些資料告訴大家早準備的威力有多大了!!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老化速度 世界第一

超級老人社會要來了,根據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上人口超過14%就是老化型的高齡化社會,台灣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只剩十年迎接超級老人社會,你的退休生活準備好了嗎?

根據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整個社會人口超過7%就是高齡化社會,當老年人口更進一步超過14%時,就遇入老化型的高齡化社會,也就是超級老人社會。

歐洲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個老人化嚴重的社會,但是法國人口老化速度從7%到14%,歷經125年,瑞典花了80年,美國也花了65年,台灣卻只有24年,就進入超級老人國之林。

台灣在1993年老年人口突破7%,步入了高齡化社會,今年老年人口更突破了10%,每十個人就有一位老人,經建會預估,再十年台灣老年人口將會逼近14%,從老人國步入超級老人國,創下全球第一,台灣老化時間居於全球之冠。

台灣人口銳減的狀況嚴重,因為生育率下降,平均壽命延長,加速台灣進入人口老年化的速度。對這些銀髮族來說,更重要的是,年輕一代觀念變遷,家庭生活壓力加重,子女可以或願意提供的侍親費用逐漸降低,退休後經濟來源是否無虞,所有步向老年的人都得關心。

據統計推估,各國65歲以上老人退休後經濟來源結構已轉變為,子女奉養金占28.5%,政府補貼為28.4%,0.8%的其他收入,有42.5%的生活費要靠自己想辦法,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

資歷不再是上班族的加分項目,反而是減項,企業的合併風日盛,優退精簡人事成為主流,造成職場的平均壽命縮短,再加上現代人自我意識提升,追求生活品質,65歲屆齡退休的觀念及狀況已逐步改變,近來平均退休年齡已降低為54.9歲;你距離這各年齡還有多少年日呢。